跳转至

树链剖分

树链剖分的思想及能解决的问题

树链剖分用于将树分割成若干条链的形式,以维护树上路径的信息。

具体来说,将整棵树剖分为若干条链,使它组合成线性结构,然后用其他的数据结构维护信息。

树链剖分(树剖/链剖)有多种形式,如 重链剖分长链剖分 和用于 Link/cut Tree 的剖分(有时被称作「实链剖分」),大多数情况下(没有特别说明时),「树链剖分」都指「重链剖分」。

重链剖分可以将树上的任意一条路径划分成不超过 条连续的链,每条链上的点深度互不相同(即是自底向上的一条链,链上所有点的 LCA 为链的一个端点)。

重链剖分还能保证划分出的每条链上的节点 DFS 序连续,因此可以方便地用一些维护序列的数据结构(如线段树)来维护树上路径的信息。

如:

  1. 修改 树上两点之间的路径上 所有点的值。
  2. 查询 树上两点之间的路径上 节点权值的 和/极值/其它(在序列上可以用数据结构维护,便于合并的信息)

除了配合数据结构来维护树上路径信息,树剖还可以用来 (且常数较小)地求 LCA。在某些题目中,还可以利用其性质来灵活地运用树剖。

重链剖分

我们给出一些定义:

定义 重子节点 表示其子节点中子树最大的子结点。如果有多个子树最大的子结点,取其一。如果没有子节点,就无重子节点。

定义 轻子节点 表示剩余的所有子结点。

从这个结点到重子节点的边为 重边

到其他轻子节点的边为 轻边

若干条首尾衔接的重边构成 重链

把落单的结点也当作重链,那么整棵树就被剖分成若干条重链。

如图:

HLD

实现

树剖的实现分两个 DFS 的过程。伪代码如下:

第一个 DFS 记录每个结点的父节点(father)、深度(deep)、子树大小(size)、重子节点(hson)。

第二个 DFS 记录所在链的链顶(top,应初始化为结点本身)、重边优先遍历时的 DFS 序(dfn)、DFS 序对应的节点编号(rank)。

以下为代码实现。

我们先给出一些定义:

  • 表示节点 在树上的父亲。
  • 表示节点 在树上的深度。
  • 表示节点 的子树的节点个数。
  • 表示节点 重儿子
  • 表示节点 所在 重链 的顶部节点(深度最小)。
  • 表示节点 DFS 序,也是其在线段树中的编号。
  • 表示 DFS 序所对应的节点编号,有

我们进行两遍 DFS 预处理出这些值,其中第一次 DFS 求出 ,第二次 DFS 求出

void dfs1(int o) {
  son[o] = -1;
  siz[o] = 1;
  for (int j = h[o]; j; j = nxt[j])
    if (!dep[p[j]]) {
      dep[p[j]] = dep[o] + 1;
      fa[p[j]] = o;
      dfs1(p[j]);
      siz[o] += siz[p[j]];
      if (son[o] == -1 || siz[p[j]] > siz[son[o]]) son[o] = p[j];
    }
}

void dfs2(int o, int t) {
  top[o] = t;
  cnt++;
  dfn[o] = cnt;
  rnk[cnt] = o;
  if (son[o] == -1) return;
  dfs2(son[o], t);  // 优先对重儿子进行 DFS,可以保证同一条重链上的点 DFS 序连续
  for (int j = h[o]; j; j = nxt[j])
    if (p[j] != son[o] && p[j] != fa[o]) dfs2(p[j], p[j]);
}

重链剖分的性质

树上每个节点都属于且仅属于一条重链

重链开头的结点不一定是重子节点(因为重边是对于每一个结点都有定义的)。

所有的重链将整棵树 完全剖分

在剖分时 重边优先遍历,最后树的 DFS 序上,重链内的 DFS 序是连续的。按 DFN 排序后的序列即为剖分后的链。

一颗子树内的 DFS 序是连续的。

可以发现,当我们向下经过一条 轻边 时,所在子树的大小至少会除以二。

因此,对于树上的任意一条路径,把它拆分成从 LCA 分别向两边往下走,分别最多走 次,因此,树上的每条路径都可以被拆分成不超过 条重链。

常见应用

路径上维护

用树链剖分求树上两点路径权值和,伪代码如下:

链上的 DFS 序是连续的,可以使用线段树、树状数组维护。

每次选择深度较大的链往上跳,直到两点在同一条链上。

同样的跳链结构适用于维护、统计路径上的其他信息。

子树维护

有时会要求,维护子树上的信息,譬如将以 为根的子树的所有结点的权值增加

在 DFS 搜索的时候,子树中的结点的 DFS 序是连续的。

每一个结点记录 bottom 表示所在子树连续区间末端的结点。

这样就把子树信息转化为连续的一段区间信息。

求最近公共祖先

不断向上跳重链,当跳到同一条重链上时,深度较小的结点即为 LCA。

向上跳重链时需要先跳所在重链顶端深度较大的那个。

参考代码:

int lca(int u, int v) {
  while (top[u] != top[v]) {
    if (dep[top[u]] > dep[top[v]])
      u = fa[top[u]];
    else
      v = fa[top[v]];
  }
  return dep[u] > dep[v] ? v : u;
}
怎么有理有据地卡树剖

一般情况下树剖的 常数不满很难卡,如果要卡只能建立二叉树深度低。

于是我们可以考虑折中方案。

我们建立一颗 个节点的二叉树。对于每个节点到其儿子的边,我们将其替换成一条长度为 的链。

这样子我们可以将随机询问轻重链切换次数卡到平均 次,同时有 的深度。

加上若干随机叶子看上去可以卡树剖。但是树剖常数小有可能卡不掉。

例题

「ZJOI2008」树的统计

题目大意

对一棵有 个节点,节点带权值的静态树,进行三种操作共 次:

  1. 修改单个节点的权值;
  2. 查询 的路径上的最大权值;
  3. 查询 的路径上的权值之和。

保证

解法

根据题面以及以上的性质,你的线段树需要维护三种操作:

  1. 单点修改;
  2. 区间查询最大值;
  3. 区间查询和。

单点修改很容易实现。

由于子树的 DFS 序连续(无论是否树剖都是如此),修改一个节点的子树只用修改这一段连续的 DFS 序区间。

问题是如何修改/查询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。

考虑我们是如何用 倍增法求解 LCA 的。首先我们 将两个节点提到同一高度,然后将两个节点一起向上跳。对于树链剖分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思想。

在向上跳的过程中,如果当前节点在重链上,向上跳到重链顶端,如果当前节点不在重链上,向上跳一个节点。如此直到两节点相同。沿途更新/查询区间信息。

对于每个询问,最多经过 条重链,每条重链上线段树的复杂度为 ,因此总时间复杂度为 。实际上重链个数很难达到 (可以用完全二叉树卡满),所以树剖在一般情况下常数较小。

给出一种代码实现:

// st 是线段树结构体
int querymax(int x, int y) {
  int ret = -inf, fx = top[x], fy = top[y];
  while (fx != fy) {
    if (dep[fx] >= dep[fy])
      ret = max(ret, st.query1(1, 1, n, dfn[fx], dfn[x])), x = fa[fx];
    else
      ret = max(ret, st.query1(1, 1, n, dfn[fy], dfn[y])), y = fa[fy];
    fx = top[x];
    fy = top[y];
  }
  if (dfn[x] < dfn[y])
    ret = max(ret, st.query1(1, 1, n, dfn[x], dfn[y]));
  else
    ret = max(ret, st.query1(1, 1, n, dfn[y], dfn[x]));
  return ret;
}
参考代码
#include <algorithm>
#include <cstring>
#include <iostream>
#define lc o << 1
#define rc o << 1 | 1
constexpr int MAXN = 60010;
constexpr int inf = 2e9;
int n, a, b, w[MAXN], q, u, v;
int cur, h[MAXN], nxt[MAXN], p[MAXN];
int siz[MAXN], top[MAXN], son[MAXN], dep[MAXN], fa[MAXN], dfn[MAXN], rnk[MAXN],
    cnt;
char op[10];

void add_edge(int x, int y) {  // 加边
  cur++;
  nxt[cur] = h[x];
  h[x] = cur;
  p[cur] = y;
}

struct SegTree {
  int sum[MAXN * 4], maxx[MAXN * 4];

  void build(int o, int l, int r) {
    if (l == r) {
      sum[o] = maxx[o] = w[rnk[l]];
      return;
    }
    int mid = (l + r) >> 1;
    build(lc, l, mid);
    build(rc, mid + 1, r);
    sum[o] = sum[lc] + sum[rc];
    maxx[o] = std::max(maxx[lc], maxx[rc]);
  }

  int query1(int o, int l, int r, int ql, int qr) {  // 查询 max
    if (l > qr || r < ql) return -inf;
    if (ql <= l && r <= qr) return maxx[o];
    int mid = (l + r) >> 1;
    return std::max(query1(lc, l, mid, ql, qr), query1(rc, mid + 1, r, ql, qr));
  }

  int query2(int o, int l, int r, int ql, int qr) {  // 查询 sum
    if (l > qr || r < ql) return 0;
    if (ql <= l && r <= qr) return sum[o];
    int mid = (l + r) >> 1;
    return query2(lc, l, mid, ql, qr) + query2(rc, mid + 1, r, ql, qr);
  }

  void update(int o, int l, int r, int x, int t) {  // 更新
    if (l == r) {
      maxx[o] = sum[o] = t;
      return;
    }
    int mid = (l + r) >> 1;
    if (x <= mid)
      update(lc, l, mid, x, t);  // 左右分别更新
    else
      update(rc, mid + 1, r, x, t);
    sum[o] = sum[lc] + sum[rc];
    maxx[o] = std::max(maxx[lc], maxx[rc]);
  }
} st;

void dfs1(int o) {
  son[o] = -1;
  siz[o] = 1;
  for (int j = h[o]; j; j = nxt[j])
    if (!dep[p[j]]) {
      dep[p[j]] = dep[o] + 1;
      fa[p[j]] = o;
      dfs1(p[j]);
      siz[o] += siz[p[j]];
      if (son[o] == -1 || siz[p[j]] > siz[son[o]]) son[o] = p[j];
    }
}

void dfs2(int o, int t) {
  top[o] = t;
  cnt++;
  dfn[o] = cnt;
  rnk[cnt] = o;
  if (son[o] == -1) return;
  dfs2(son[o], t);
  for (int j = h[o]; j; j = nxt[j])
    if (p[j] != son[o] && p[j] != fa[o]) dfs2(p[j], p[j]);
}

int querymax(int x, int y) {  // 查询,看main函数理解一下
  int ret = -inf, fx = top[x], fy = top[y];
  while (fx != fy) {
    if (dep[fx] >= dep[fy])
      ret = std::max(ret, st.query1(1, 1, n, dfn[fx], dfn[x])), x = fa[fx];
    else
      ret = std::max(ret, st.query1(1, 1, n, dfn[fy], dfn[y])), y = fa[fy];
    fx = top[x];
    fy = top[y];
  }
  if (dfn[x] < dfn[y])
    ret = std::max(ret, st.query1(1, 1, n, dfn[x], dfn[y]));
  else
    ret = std::max(ret, st.query1(1, 1, n, dfn[y], dfn[x]));
  return ret;
}

int querysum(int x, int y) {
  int ret = 0, fx = top[x], fy = top[y];
  while (fx != fy) {
    if (dep[fx] >= dep[fy])
      ret += st.query2(1, 1, n, dfn[fx], dfn[x]), x = fa[fx];
    else
      ret += st.query2(1, 1, n, dfn[fy], dfn[y]), y = fa[fy];
    fx = top[x];
    fy = top[y];
  }
  if (dfn[x] < dfn[y])
    ret += st.query2(1, 1, n, dfn[x], dfn[y]);
  else
    ret += st.query2(1, 1, n, dfn[y], dfn[x]);
  return ret;
}

using std::cin;
using std::cout;

int main() {
  cin.tie(nullptr)->sync_with_stdio(false);
  cin >> n;
  for (int i = 1; i < n; i++) cin >> a >> b, add_edge(a, b), add_edge(b, a);
 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cin >> w[i];
  dep[1] = 1;
  dfs1(1);
  dfs2(1, 1);
  st.build(1, 1, n);
  cin >> q;
  while (q--) {
    cin >> op >> u >> v;
    if (!strcmp(op, "CHANGE")) st.update(1, 1, n, dfn[u], v);
    if (!strcmp(op, "QMAX")) cout << querymax(u, v) << '\n';
    if (!strcmp(op, "QSUM")) cout << querysum(u, v) << '\n';
  }
  return 0;
}

Nauuo and Binary Tree

这是一道交互题,也是树剖的非传统应用。

题目大意

有一棵以 为根的二叉树,你可以询问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,求出每个点的父亲。

节点数不超过 ,你最多可以进行 次询问。

解法

首先可以通过 次询问确定每个节点的深度。

然后考虑按深度从小到大确定每个节点的父亲,这样的话确定一个节点的父亲时其所有祖先一定都是已知的。

确定一个节点的父亲之前,先对树已知的部分进行重链剖分。

假设我们需要在子树 中找节点 所在的位置,我们可以询问 所在重链的尾端的距离,就可以进一步确定 的位置,具体见图:

其中红色虚线是一条重链, 是询问的结果即 的深度为

这样的话,如果 只有一个儿子, 的父亲就是 ,否则可以递归地在 的子树中找 的父亲。

时间复杂度 ,询问复杂度

具体地,设 为最坏情况下在一棵大小为 的树中找到一个新节点的位置所需的询问次数,可以得到:

,事实上这个上界是可以通过构造数据达到的,然而只要进行一些随机扰动(如对深度进行排序时使用不稳定的排序算法),询问次数很难超过 次。

参考代码
#include <algorithm>
#include <cstdio>
#include <iostream>

using namespace std;

constexpr int N = 3010;

int n, fa[N], ch[N][2], dep[N], siz[N], son[N], bot[N], id[N];

int query(int u, int v) {
  printf("? %d %d\n", u, v);
  fflush(stdout);
  int d;
  scanf("%d", &d);
  return d;
}

void setFather(int u, int v) {
  fa[v] = u;
  if (ch[u][0])
    ch[u][1] = v;
  else
    ch[u][0] = v;
}

void dfs(int u) {
  if (ch[u][0]) dfs(ch[u][0]);
  if (ch[u][1]) dfs(ch[u][1]);

  siz[u] = siz[ch[u][0]] + siz[ch[u][1]] + 1;

  if (ch[u][1])
    son[u] = int(siz[ch[u][0]] < siz[ch[u][1]]);
  else
    son[u] = 0;

  if (ch[u][son[u]])
    bot[u] = bot[ch[u][son[u]]];
  else
    bot[u] = u;
}

void solve(int u, int k) {
  if (!ch[u][0]) {
    setFather(u, k);
    return;
  }
  int d = query(k, bot[u]);
  int v = bot[u];
  while (dep[v] > (dep[k] + dep[bot[u]] - d) / 2) v = fa[v];
  int w = ch[v][son[v] ^ 1];
  if (w)
    solve(w, k);
  else
    setFather(v, k);
}

int main() {
  int i;

  scanf("%d", &n);

  for (i = 2; i <= n; ++i) {
    id[i] = i;
    dep[i] = query(1, i);
  }

  sort(id + 2, id + n + 1, [](int x, int y) { return dep[x] < dep[y]; });

  for (i = 2; i <= n; ++i) {
    dfs(1);
    solve(1, id[i]);
  }

  printf("!");
  for (i = 2; i <= n; ++i) printf(" %d", fa[i]);
  printf("\n");
  fflush(stdout);

  return 0;
}

长链剖分

长链剖分本质上就是另外一种链剖分方式。

定义 重子节点 表示其子节点中子树深度最大的子结点。如果有多个子树最大的子结点,取其一。如果没有子节点,就无重子节点。

定义 轻子节点 表示剩余的子结点。

从这个结点到重子节点的边为 重边

到其他轻子节点的边为 轻边

若干条首尾衔接的重边构成 重链

把落单的结点也当作重链,那么整棵树就被剖分成若干条重链。

如图(这种剖分方式既可以看成重链剖分也可以看成长链剖分):

HLD

长链剖分实现方式和重链剖分类似,这里就不再展开。

常见应用

首先,我们发现长链剖分从一个节点到根的路径的轻边切换条数是 级别的。

如何构造数据将轻重边切换次数卡满

我们可以构造这么一颗二叉树 T:

假设构造的二叉树参数为

, 则在左儿子构造一颗参数为 的二叉树,在右儿子构造一个长度为 的链。

, 则我们可以直接构造一个单独叶节点,并且结束调用。

这样子构造一定可以将单独叶节点到根的路径全部为轻边且需要 级别的节点数。

即可。

长链剖分优化 DP

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长链剖分来优化的 DP 会有一维状态为深度维。

我们可以考虑使用长链剖分优化树上 DP。

具体的,我们每个节点的状态直接继承其重儿子的节点状态,同时将轻儿子的 DP 状态暴力合并。

CF 1009F

我们设 表示在子树 i 内,和 i 距离为 j 的点数。

直接暴力转移时间复杂度为

我们考虑每次转移我们直接继承重儿子的 DP 数组和答案,并且考虑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。

首先我们需要将重儿子的 DP 数组前面插入一个元素 1, 这代表着当前节点。

然后我们将所有轻儿子的 DP 数组暴力和当前节点的 DP 数组合并。

注意到因为轻儿子的 DP 数组长度为轻儿子所在重链长度,而所有重链长度和为

也就是说,我们直接暴力合并轻儿子的总时间复杂度为

注意,一般情况下 DP 数组的内存分配为一条重链整体分配内存,链上不同的节点有不同的首位置指针。

DP 数组的长度我们可以根据子树最深节点算出。

例题参考代码:

#include <algorithm>
#include 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constexpr int N = 1000005;

struct edge {
  int to, next;
} e[N * 2];

int head[N], tot, n;
int d[N], fa[N], mx[N];
int *f[N], g[N], mxp[N];
int dfn[N];

void add(int x, int y) {
  e[++tot] = edge{y, head[x]};
  head[x] = tot;
}

void dfs1(int x) {  // 第一次插入一个1
  d[x] = 1;
  for (int i = head[x]; i; i = e[i].next)
    if (e[i].to != fa[x]) {
      fa[e[i].to] = x;
      dfs1(e[i].to);
      d[x] = max(d[x], d[e[i].to] + 1);
      if (d[e[i].to] > d[mx[x]]) mx[x] = e[i].to;
    }
}

void dfs2(int x) {  // 第二次合并
  dfn[x] = ++*dfn;
  f[x] = g + dfn[x];
  if (mx[x]) dfs2(mx[x]);
  for (int i = head[x]; i; i = e[i].next)
    if (e[i].to != fa[x] && e[i].to != mx[x]) dfs2(e[i].to);
}

void getans(int x) {  // 暴力合并算答案
  if (mx[x]) {
    getans(mx[x]);
    mxp[x] = mxp[mx[x]] + 1;
  }
  f[x][0] = 1;
  if (f[x][mxp[x]] <= 1) mxp[x] = 0;
  for (int i = head[x]; i; i = e[i].next)
    if (e[i].to != fa[x] && e[i].to != mx[x]) {
      getans(e[i].to);
      int len = d[e[i].to];
      for (int j = 0; j <= len - 1; j++) {
        f[x][j + 1] += f[e[i].to][j];
        if (f[x][j + 1] > f[x][mxp[x]]) mxp[x] = j + 1;
        if (f[x][j + 1] == f[x][mxp[x]] && j + 1 < mxp[x]) mxp[x] = j + 1;
      }
    }
}

int main() {
  cin.tie(nullptr)->sync_with_stdio(false);
  cin >> n;
  for (int i = 1; i < n; i++) {
    int x, y;
    cin >> x >> y;
    add(x, y);
    add(y, x);
  }
  dfs1(1);
  dfs2(1);
  getans(1);
  for (int i = 1; i <= n; i++) cout << mxp[i] << '\n';
}

当然长链剖分优化 DP 技巧非常多,包括但是不仅限于打标记等等。这里不再展开。

参考 租酥雨的博客

长链剖分求 k 级祖先

即询问一个点向父亲跳 次跳到的节点。

首先我们假设我们已经预处理了每一个节点的 级祖先。

现在我们假设我们找到了询问节点的 级祖先满足

我们考虑求出其所在重链的节点并且按照深度列入表格。假设重链长度为

同时我们在预处理的时候找到每条重链的根节点的 级祖先,同样放入表格。

根据长链剖分的性质,, 也就是说,我们可以 在这条重链的表格上求出的这个节点的 级祖先。

预处理需要倍增出 次级祖先,同时需要预处理每条重链对应的表格。

预处理复杂度 , 询问复杂度

练习

「洛谷 P3379」【模板】最近公共祖先(LCA)(树剖求 LCA 无需数据结构,可以用作练习)

「JLOI2014」松鼠的新家(当然也可以用树上差分)

「HAOI2015」树上操作

「洛谷 P3384」【模板】重链剖分/树链剖分

「洛谷 P1505」[国家集训队] 旅游

「NOI2015」软件包管理器

「SDOI2011」染色

「SDOI2014」旅行

「POI2014」Hotel 加强版(长链剖分优化 DP)

攻略(长链剖分优化贪心)


最后更新: 2024年12月8日
创建日期: 2018年7月11日
回到页面顶部